水淹捞沙巷,人涌捞沙巷
风也沧桑,雨也沧桑
?? 点击下方绿标收听音频???
文?| 夏元佐 ?? ?播音?| 周芷菱
在遵义老城,好多古老街巷早已消失,而捞沙巷却至今“活跃”在遵义人的生活里,如今以美食闻名遐迩,整天游人如织,热闹非凡。走过碧云路,隔老远就看得见路边那道古色古香的牌坊,上面题有“捞沙巷”三个大字。
不“捞金”,不“捞银”,小巷取名“捞沙”,为啥?
捞沙巷在老城的东南边,地势较低,从水井湾、西门沟下来的山水,经大十字街流到这里,向东穿过水门,注入湘江。特别遇到山洪暴发,泥沙俱下,小巷首当其冲,捞沙清淤是常有的事,于是取名“捞沙巷”。
捞沙巷,巷子不深,在小十字街(步行街)和朝天街(碧云路)之间,弯来拐去不过两三百米。两百多年前,捞沙巷曾遭遇过一场大灾难。当时,老城突发特大洪水,“即长江大河巨浪汹沸,不能状之”。“沙滩文化”奠基人黎安理在《记遵城水》中记录了这次经历:
“
嘉靖辛酉春,长子恂游庠,余送之郡,谒先师,释菜。是日,天朗气清。夜阑,寝矣。至丙夜,雷电大作,猛雨翻盆,屋瓦磔磔格格,几欲塌而不能支。惊起,则被褥尽濡。电光所烛,见室中水已深尺余,而雷雨更甚,如天崩地裂,澎湃奔腾,水不及簟仅寸许。满城喧呼号哭,阗溢街巷。余黑夜立水中,直不知犹在人世。延及曙,街水尚数尺,乃知水由水井湾半坡暴涨而下,冲决当路房宅,淹捕署近一丈,径天后宫,倒砖壁,横流大十字合西门沟之水,荡大街,倒药王宫砖壁,殿前石缸二,冲至熊氏门,直流下捞沙巷;有汪姓二宅,及中男妇七口,并地基冲低三尺,尽没乌有;折出东右水门,入湘江。计街房冲去者数十家,丁口淹没者百余人……
”
两百年前的这场大水,给老城、特别是捞沙巷造成极大的灾难。“地基冲低三尺,尽没乌有”,捞沙巷几乎被“刮”为平地,留下漠漠荒滩。
“既无沟渠以纳之,也无堤防以捍之,一任其猖獗泛滥城市而无如何。”虽然情势如此,命运如此,但人总得要生存。捞沙巷的灾民们清除沙堆,平整地基,艰难地重建家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疏通了沟渠,垒起了堡坎。巷口的那株老柳树不时有人在柳枝上挂红布,烧香祈福。▲?捞沙巷里的各种美食,等君来尝之后,人们挖出一条大的排水沟穿过捞沙巷,住的人家渐渐多了起来,便在水沟上修了一座红砂石的单拱小桥。从小十字街直下三二十米就是小石桥,小石桥成了捞沙巷的中心,过小石桥走到底就是朝天街(仙龙巷),左拐可到康氏桥,右拐就到老体育场,这些差不多都属现在的碧云路段。从小石桥向左拐,一直沿着这条水沟走,就是四方台,住四方台的人家都用一条长长的石板搭在水沟上,遵义人叫“小桥桥”。从四方台再向左拐就进入元天宫巷子,通小十字。从小石桥向右拐可以到协台坝,十字街热闹的声音飘进了清静的小巷。
但水淹捞沙巷的阴影始终难以抹去,富贵人家对这条陋巷唯恐避之不及。底层百姓只能在此栖身,他们筑土墙,盖茅屋,沿着水沟,在巷子两边搭起草房,一间连着一间。渐渐地,冷清的小巷热闹起来,飘出缕缕炊烟,竹篱笆上的牵牛花鼓起一个个紫红的小喇叭……
▲ 捞沙巷里的烟火气
捞沙巷就是这么一条巷子,贫穷而有个性,散漫而又倔强,始终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捞沙巷就捞沙巷!赶溜溜场的小贩,编蒸笼茅盖的篾匠,拉小风箱烧铁水的补锅匠,穿大围腰拿空心钻的补鞋匠,挑担担卖荞窝粑、卖尜尜汤圆的商贩……汇聚于此,用脚踩出自己的路。
不过天一黑,家家都关门闭户,捞沙巷便冷清得近乎荒凉,从红花冈山下来的豺狗,三三五五窜到巷子里。说到当年豺狗拖小孩的事,几位住过捞沙巷的老人至今还心有余悸。
一百年过去,两百年过去,捞沙巷没有多大变化,茅屋中也没有冒出几间瓦房,不过水沟的污水变黑变臭了,小石桥残破了,老柳树消失了……
▲?凉粉、钵钵鸡、油果子、冰粉……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捞沙巷周围一幢一幢楼房崛起,巷子的天空忽然变得狭窄,阳光几乎不能直射。但这里成为商贩们经商的好地方,小吃铺子一间连着一间,羊肉粉、豆花面、碗儿糕、黄糕粑、麻辣烫……红红绿绿,让人眼花缭乱、垂涎三尺。
水淹捞沙巷,人涌捞沙巷
风也沧桑,雨也沧桑
游人摩肩接踵,食客来来往往
风也飘香,雨也飘香
审核:袁航文字支持:遵义日报社音频支持:新蒲新区融媒编辑:丁一、郑也投稿邮箱:914606321@qq.com为您
精选
●遇见 · 遵义|贵州第一座水电厂建在遵义这里●遇见 · 遵义|你不知道的“红花冈”……●遇见·遵义|春风百里 只为茶香一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