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进击的巨人》最终季开播,无数热情的粉丝开始了狂欢。
在豆瓣上,最终季的评分在还未开播之时就已经被刷到了9.9,并在第一集播出后渐渐稳定到9.8分。有着漫画原作剧情的安心保障,第一集优异的表现和魔性洗脑OP使《进击的巨人》在各大社群形成了病毒式传播。
但以上行为也引起了部分人的不满,他们认为《进击的巨人》没那么神,吹成神作有些言过其实,于是开始反感《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
其实这个现象和当今日本的“鬼灭骚扰”本质相同,任何质量不错的作品一旦变得火爆,引起大范围讨论,再冠以“神作”的名号,引起部分路人反感就是不可避免的。
问题在于,我们为什么会反感被吹爆的神作?
反感的并非神作本身
这里先给大家讲一段笨蛋的往事,在笨蛋还身处校园时,曾因《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结识过一个二次元死宅,当谈到各自喜欢的作品,笨蛋向他安利了《新世纪福音战士》,却换来了“EVA啊,早就听说过了,但吹它宇宙神作的人太多,还经常被弹幕刷屏,就很反感,一直不想看”的回答。
于是笨蛋反问他:“你最喜欢的《CLANNAD》不是也经常被称为神作吗?”
作为同学,我们当然没有继续抬杠,但相似的对话在网络上也时刻发生着,这意味着:我们反感的,可能并不是神作本身。
当一部作品被称为神作,就代表着粉丝们认为它处于金字塔顶端,但粉丝自身的评价标准都千差万别,神作一词又何以令他人信服。
同时,部分狂热的粉丝有着“一厨顶十黑”的力量,能以1%的人数代表50%的粉丝群体发言,他们自认为处于鄙视链上端,排斥、贬低其他作品的粉丝,通过大量无脑吹捧、花式洗地、捧一踩一,快速败坏路人缘。
可以说,神作光环带来的比较才是败坏好感的根源。
当然,大多数人就算称呼某部作品为神作,也不代表他们就鄙视其他作品。喜欢神作不代表就高人一等,我们可能既喜欢看严肃冷峻的“黑深残”,也喜欢看轻松闲适的“萌豚食粮”,不时又会看一些无脑爽快的“厕纸轻改”。
然而,当一部作品被冠以“神作”之名,比较就已经在每个观众心中发生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哪怕没有神作粉丝的煽动,当神作开始刷屏,其他作品的粉丝心中还是会产生不快,想要争论个高下。
此时,如何撇开粉丝行为和神作光环带来的影响,正确审视神作本身就成了关键。
没有十全十美的作品
如上文所述,某种程度上,“神作”一词就是原罪,只要戴上这个光环,就必然会遭受争议和质疑。
在为这个称号忽悲忽喜、大动干戈之前,我们必须认识到,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作品,严格意义上的神作是不存在的。
任何作品都会有瑕疵,甚至有时候,瑕疵本身也是美的一部分。神作和良作、佳作、好看、吹爆、太棒了之类一样,不过是形容词,是表现好评度、推荐度的指标。只是神作的好评度显然更高,瑕疵也相对较少。
但好评度再高也会有人不对胃口,只要想,我们完全可以盯着神作的短板大书特书,将它贬得一文不值。
可如果我们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喜好、驳斥他人的喜好,就无限放大一部作品的优点或缺点,却无视作品本身的价值,那历史长河中的神作们未免也太悲哀了。
表达喜恶是每个人的权利
人有七情六欲,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的喜好和审美,我们站在不同的立场,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
但是,总有人分不清主观喜恶和客观优劣的区别,把喜欢的等同于优秀的,把讨厌的等同于低劣的,无数争论就由此而生。
笨蛋还有一个漫评家好友,阅片无数,常年在各大媒体供稿,专业素养极高,像《刀剑神域》这样的动画,早就明白不过是质量尚可的爆款,但这算是他的入宅作,于是总会一边骂着垃圾刀剑,一边一集不落地追番。
我知道它很差,但我就是喜欢。我知道它很不错,但我不喜欢。
上面的话不包含什么深奥的道理,却能同时表达自身的立场和对作品粉丝的尊重。
当然,表达喜恶是每个人的权利,正因无数人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给出了自己的评价,才造就了一部部佳作或烂作的名号。
偏要逆势而为也好,随大流也罢,每一个观众主观或客观的评价,不过是庞大的评分人数上小小的分子,激不起一丁点浪花。
结语
世上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客观,无脑十分和无脑一分在任何一部作品中都会出现,这是必然规律,也是正常生态,平常心看待即可。
大多数人观看作品都不仅仅是为了欣赏作品本身,而是掺杂了寻求社会认同、促进同好交流、获得情感共鸣等需求。
但总要有人跨越重重干扰,从更理性的角度给出更客观的评价,从而创造更多元的讨论环境。
最后,如果问笨蛋对《进击的巨人》的评价,那唯有两句诗奉上: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本文作者
编辑:动漫N次番
图片来源于网络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