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有哪些成语流传至今?(论语词语大全)

由《论语》而生的至今沿用的成语?

《论语》里沿用至今的成语有很多,如:

1、不耻下问

【拼音】:bù chǐ xià wèn

【释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例句】:阁下既~,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

2、温故知新

【拼音】:wēn gù zhī xīn

【释义】: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例句】:~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3、不亦乐乎

【拼音】:bù yì lè hū

【释义】: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例句】:哎,那骂得可真也是~。

4、任重道远

【拼音】:rèn zhòng dào yuǎn

【释义】: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例句】: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接班人的重担,~。

5、见贤思齐

【拼音】:jiàn xián sī qí

【释义】: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例句】:则为他和曲填词,移宫换羽,使老夫~,回嗔作喜。

论语中的成语

1、哀而不伤,解释: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此外也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常用来比喻做事情没有过头也无不及。出处:《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出处:《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共,同“拱”。)

3、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指坏人为谋求私利勾结在一起,做事没有原则、背弃忠信。出处:《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暂时抑止呼吸;凝神: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出处:《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5、博施济众,解释: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出处:《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6、博文约礼,解释: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出处:《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八则中积累的成语

温故知新 :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见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能做我的老师的人。择善而从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诲人不倦:诲:教导。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孟子的成语有哪些

1、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诲人不倦:形容教导特别耐心,出自《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手足无措:形容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出自《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4、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5、杯水车薪: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6、彼一时,此一时: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论语中的十个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循循善诱: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以德报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不亦乐乎: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仁人志士:原指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言必有中: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

论语中的两个成语原句成语

1、原句: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成语:一息尚存;

2、原句:巧言令色,鲜矣仁,成语:巧言令色;

3、原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成语:温故知新;

4、原句: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成语:文质彬彬;

5、原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成语:任重道远;

6、原句:名不正,则言不顺,成语:名正言顺;

7、原句: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成语:手足无措;

8、原句: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成语:怨天尤人;

9、原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成语有哪些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成语如下:

1、三省吾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2、因材施教: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3、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4、敏而好学: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5、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论语中的为政以德里有哪些成语

1、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见义勇为: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3、周而不比:出自《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为政篇》释: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

求出自论语和孟子中的十个成语

1、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为受教育不分贵贱、贤愚,机会都是均等的;

2、始作俑者,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意思为开始制作俑的人,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3、万仞宫墙,出自《论语。子张》,意思为随便听来的话,又随便传说出去,那是不能修德的事;

4、患得患失,出自《论语。阳货》,意思为担心得不到,或者对得到的东西担心失去。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5、里仁为美,出自《论语。里仁》,意思为选择风俗淳朴的居所,人才会如沐春风,德行才会有进步;

6、见贤思齐,出自《论语。里仁》,意思为遇到比自己贤能的人不应嫉妒,学习对方的优点,使自己改进向善,成为贤能的人;

7、述而不作,出自《论语。述而》,意思为指将古人的智慧心得加以陈述并没有加入自己的思想,也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

1、不舍昼夜:日夜不停。

2、不亦乐乎:不是很愉快吗?

3、逝者如夫:流失的时光就像这个流水。

4、匹夫不可夺志:男子汉不可被夺去志气。

5、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

6、疏食饮水:吃吃粗粮,喝冷水。(在上文中不小心打错了)

7、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8、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

9、从心所欲:和随心所欲的意思差不多。随自己的心意和爱好,想怎样便怎样。

10、温故知新: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从而能获得新的知识。也指吸取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读论语想到哪些成语故事

读论语可以想到以下成语故事:

1、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故事:孔子在齐国时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借它来形容贫穷。

2、侃侃而谈。形容不慌不忙地谈着。故事: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小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