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有哪些习俗,各有什么寓意?
春节习俗有:
1、扫尘:即在春节来临前,将屋子大大小小的地方都打扫干净,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2、贴春联:春节时,要精选一幅春联贴于门上,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将各种图案的红色窗花和福字贴于窗户或门上,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向往。
4、年画: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丰富的主题反映了不同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5、守岁:除夕守岁含义分两种:年长者守岁称“辞旧岁”,有珍惜时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祈愿父母身体康健。
6、爆竹:以爆竹声除旧迎新,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7、拜年:大年初一,早起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8、压岁钱:拜年时,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所以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9、蒸年糕:年糕谐音“年高”,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
10、吃饺子:除夕夜吃饺子,随机包进硬币、红枣、栗子等吉祥物,吃到硬币代表来年不愁钱。
春节习俗有哪些?
腊月初八—腊八粥腊八节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现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祭灶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日,即腊月二十四,所谓“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清扫蛛网扬尘、清洗。打扫卫生,要注意戴口罩、帽子和眼镜。扫尘后及时更衣。
腊月二十五—接玉皇(磨豆腐)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腊月二十三)后,天帝玉皇于腊月二十五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的汉族民俗活动主要有接玉皇、照田蚕、千灯节、赶乱岁等。且这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腊月二十六—杀年猪
割年肉腊月二十六指中国农历年十二月(又称腊月)二十六的俗称;汉族春节习俗之一。这一天要割年肉,开始置办年货。
腊月二十七—杀年鸡
腊月二十七过年的前夕的俗称。是汉族春节传统习俗,汉族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腊月二十八的汉族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汉族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
腊月二十九—蒸馒头
除夕前一日的腊月二十九,叫小除夕,汉族民俗文化。这一天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腊月三十—熬一宿
腊月三十又称除夕,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这一天主要的传统民俗活动有祭祖,贴门神,放爆竹,给压岁钱,吃年夜饭,送财神等。在年三十晚上,中国人一般都会整晚通宵守岁。俗语叫做“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春节传统民俗活动感悟
在这个少雪且日渐温暖的季节里,春节不知不觉掩埋了平淡的日子,迎面扑来。看着墙上新买的挂历,数着本世纪最后一个春节临近的日子,不禁感叹岁月匆匆,流逝的又是一个平静而忙碌的一年。
年近而立,孩提时代积攒的或多或少的好印象随之趋淡,不再是鞭炮烟花水饺压岁钱的年代,不再憧憬自己又长了一岁,见识又多了一成,与其说春节是个最快乐的时候,不如说是个让人猛然意识到年龄为之衰老、责任为之重大的关口。
泛泛地祝贺一下,说几句辞旧迎新的吉利话,写一点闹春怀旧的文章,早就没了那份雅兴。像节目主持人一般,说说今年大事,感慨今昔,畅想未来,不过是赢得捧场人恭维的掌声。自欺欺人的话我不说,或许我们的期望太高,春节不过是一年365天里平平常常的一天,我们对它注入了太多的文化内涵和商业炒作,因而显得格外沉重。其实,我们不如以一颗平常心待之,抑制那份期望和躁动,在吃喝说笑、探亲访友的程式外,获得一些不易觉察的满足。
曾经,春节留给我许多美丽又难忘的记忆。我想,今天的孩子们也会和我当时一样,感受到这一喜庆而隆重的节日。但是,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体验,或许是自己的性格和兴趣使然,无论各类媒体如何渲染轰炸,我的实际感受总是不尽人意,比平常的日子,多了许多无奈,多了些烦累与沉重。父母那里必须去,亲朋好友那里也得去,同事相约还得去,实质内容总不外乎吃喝二字。恭喜发财、新年好、大吉大利之类的陈词滥调说得心里别扭却又不得不一遍遍反复念叨。游街购物、猜谜挑灯、送礼请客一年又一年重重复复无休无止。人就像一只陀螺,被它抽打着旋转不止,自己都不知道重心在哪里。如此不堪重负的节日,我们还要强作儿时的兴奋,观看彻夜循环的晚会,听听属于别人的笑声,感受的却是自己困乏的双眼、失望的情绪、无欲的胃。我宁肯像往常一样,粗茶淡饭,十点钟睡觉,临时看一会书,或者跟朋友们打一圈牌。总觉得在这个全民皆欢的日子,我丝毫的兴致都没有,甚至一向良好的食欲。
传统、文化、历史、习俗原是人为的产物,是我们的祖先制定了它,我们一代一代人不停地拷贝翻版,演化发挥使其辉煌灿烂,更有网络的宣传让其飞腾变异,它最终制约了我们自己,违背了人类起码的一点本性&8211;人是向往自由和幸福的,春节,可以说是一面最为清晰的镜子,从中每个人都能看到,如此疲惫消极的脸孔,是你儿时的样子吗?哪怕一丝欢乐的影子。
春节期间民俗活动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
春节有哪些民俗活动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年画、守岁、爆竹、拜年、新春赠橘等,在潮州,人们把柑橘叫大桔,它的谐音又是“大吉“,因而,到亲戚家贺年都要带柑橘,主人就拿自家的大桔和贺客带来的互换,以便互尽好意,各得吉祥。
我印象最深的春节传统民俗活动
- 过年的“年味儿”,就体现在春节的传统民俗活动上。请你通过访谈、观察、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民风民俗的文化内涵,记录下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春节传统民俗活动吧!活动名称:&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1;这一民俗的由来:&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1;活动过程记录(可以用文字、照片、图画呈现):&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1;活动体会:&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2;&8211; 急急急!!!速度啊!!!
- 放鞭炮 买年货
学校要举行“答题送福”活动,请帮我找几个关于春节民俗或者济南文化的问题
- 如题,越多越好,财富值没了,请谅解。
- 春节民俗知识网上有奖答题 1、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B )。 ( ) 中所填的习俗是什么?A 吃糖瓜 B 祭灶 C 吃灶糖 2、“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说的是(c )习俗。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 中所填的习俗是什么?A 剪窗花 B 做腊八粥 C 扫尘 3、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属于楹联的一种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上联是:新春富贵年年好,请问下联应是下面的哪一项?aA 佳岁平安步步高 B 春满乾坤福满门 C 天增岁月人增寿 4、"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怎样贴“福”字的习俗?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bA 正着贴 B倒着贴 C 反着贴 5、大年初一的凌晨,天刚蒙蒙亮人们便起床了,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争先恐后打( a ),梆敲三更,响炮连天,象征今年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发财,农民会五谷丰登,也宣告新年开始。这项习俗的名字是什么?A 开门炮 B 贴年画 C 祭财神 6、春节有一种传统饮食,“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这种食品是什么?cA 饺子 B 春卷 C年糕 7、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合家欢”。除夕的年夜饭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家庭宴会。年夜饭上必然会出现的一种食物是什么?表示“富贵有余”。bA 螃蟹 B 鱼 C 虾 8、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 c )开市。俗以( )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 中是哪一天?A 大年初三 B 大年初6 C大年初五 9、“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这句讲的是春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a )。除夕之夜,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中的习俗是什么?A 熬年守夜 B 拜年 C 馈岁 10、(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规定每年春节放假三天。( )中应填入的时间是?A 1949年12月30日 B1949年12月23日 C 1950年12月23日 11、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古代的蒙古族,把春节叫做( b ),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A 白节 B 古尔邦节 C 藏历年 12、满族年三十要吃饺子,有一个讲究,请问是什么?bA 饺子越大越好 B 褶子越多越好 C 饺子越小越好 13、台湾高山族有吃“长年菜”的习俗。长年菜也叫作( ),吃这种菜是预示寿命长。有的人将长长的粉丝加入长年菜里,象征着长生不老。长年菜也叫什么?A芥菜 B 菠菜 C 芹菜 14、“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尘日;二十五,炖豆腐;二十六,炸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 b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8230;&8230;余下全文
春节新民俗活动有哪些?
- 问题补充:&xA;新民俗活动例如:外出旅游、短信微信电子邮件电话拜年
- 新年茶话会,外出旅游,和亲朋好友到餐厅吃年夜饭,逛庙会等
春节民俗活动记录
- 活动名称:这一民俗由来:活动过程记录:活动体会:
- 一、春节的来历: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