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对李贽的评价?
李贽死后当世的许多人对他评价极高,说他海内少有,赞他才高气豪,甚至有人尊他为圣人。不过之后尤其是到了明末和清朝,贬低他的人多了起来,说他是非颠倒、妖言惑众,也有人骂他不是好狗。
不过等到了近现代,人们对李贽的评价又大多变成了赞扬,他的地位也得到了肯定。现在一般认为李贽是一位出色的思想家,不论是批判封建礼教、儒家理学,还是主张个性和自由,这些思想在当下看来都是进步的,是先于明朝那个时代的,甚至有些符合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需要。因此《万历十五年》里评价他个人智慧受到了时代和社会压抑。不过近现代对他的理解和赞扬也有错误的时候,比如在文革时认为他是法家,把他当做是反儒的英雄。
不论是对李贽的赞颂还是诋毁,它们主要针对的是他的思想主张和个人性格两方面。就思想而言,李贽身处的明朝压抑僵化死气沉沉,他的主张不管正确与否,因为不符合传统在当时也都只能成为异端邪说。而李贽的性格,在认同的人眼中是率性和真诚,在反对的人口中就是狂妄和自大,可参考他自己在《自赞》一文中所写。
李贽的思想主张?
李贽有着进步的思想,他对宋朝以来理学家吹捧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宣传不以为然。针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他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的观点。对尊孔言论和理学的批判,是对封建卫道士的有力鞭挞。
此外,李贽也很同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他公开为商人辩护,说“商贾亦何可鄙之有?”主张各从所好,各骋所长。李贽的思想主张,在客观上反映了当时新兴市民阶层自由发展的愿望和要求。
李贽对冯道的评价?
李贽对冯道评价是冯道以宰相事四姓九君,无士君子之操,大义既亏,虽有善,不录也。
冯道,字可道,自号长乐老。五代瀛州景城人。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历仕多朝而身居高位,人称官场“不倒翁”。冯道出身于耕读之家,年轻时品行淳厚,勤奋好学,善写文章,且能安于清贫。
李贽是谁杀的?
李贽出生于明世宗嘉靖六年。李贽幼年丧母,随父读书,学业进步迅速。自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不信回教,不受儒学传统观念束缚,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理念。
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万历三十年(1602年),礼部给事中张问达秉承首辅沈一贯的旨意上奏神宗,攻讦李贽。
最终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在通州逮捕李贽,并焚毁他的著作。李贽气愤自杀而亡。所以是张问达杀了李贽。
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李贽的区别?
李贽以离经叛道最著名,黄宗羲主要是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顾炎武最著名的是主张经世致用,他有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王夫之以唯物思想出名
李贽的读音是什么?
lǐ zhì
李贽(1527~1602),汉族,1527年(丁亥年)11月23日出生,福建泉州人。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名:温陵居士、百泉居士。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2]
嘉靖三十一年举人,应会试。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李贽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要》。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李贽还评价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李贽的思想主张和影响?
李贽的思想主张有以下几点:1、人伦物理主张;2、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4、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主张“真心”。
1、“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
2、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强调人的个性,但他这一说法,没有根本否定儒家思想,而是取其精华。
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认为当时的官场腐败,是一大隐患。
4、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李贽(1527年~1602年),汉族(一说回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7]、湖北麻城芝佛院[8]。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
李贽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要》。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李贽的一生充满着对传统和历史的重新考虑,这也是明朝后期社会思想变革的一个聚焦般的体现。
历史上几个李贽?
同名的有两个
李贽,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祖李虎之孙,雍王李绘之子。终身不仕,卒于家中。唐朝建立后,追封洛州刺史、河南王。
李贽(1527年~1602年),汉族(一说回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
李贽的读音及意思?
回答:李贽的读音:l ǐ zhì
李贽(1527 ~ 1602年),汉族(第一回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作家、台州学派大师。
李贽原名林,名载志。后改姓李,名志,字洪福,名卓武,别名温岭寺僧、百泉寺僧等。嘉靖三十一年,不该试。李恭成教玉,国子监大夫,万历忠是尧安县令。他辞去官职,住在黄安(今湖北红安县)和湖北麻城直佛医院。在麻城讲学的时候,有成千上万的学生,其中很多是女性。晚年辗转于北京南北等地。最后,他被诬陷入狱,并在狱中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