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以弱胜强,以柔克刚 什么是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的意思

什么是以弱胜强,以柔克刚

你好,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的意思是用柔弱的去战胜强大的,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以柔克刚出自三国诸葛亮,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志刚。以柔克刚法是成熟老练的领导者常用的一种用人策略面对下属的过激行为采取理智冷静的方法,坚持原则缓解矛盾。

延伸阅读

以弱胜强的精髓

作为单个个体以弱胜强的关键就是:这个人必须目标高远,意志坚定,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气馁,有百折不挠的勇气,战胜困难的勇气,并且一旦确立目标,就努力的付诸实践,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事能够持之以恒,专心对待,并且能够洞察对手的心理,正确认知对方能力,做到知己知彼。

以弱胜强的前提条件

“以弱胜强”的前提有天时、地利、人和。

例如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强与弱,反映的是战争力量的量的大小和质的优劣的一对范畴。战争是力量的竞赛,以强胜弱、强胜弱败,是战争的一般规律。但是,战争双方力量的强与弱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正确把握战争双方力量原来的强弱状况的同时,又要看到强者并非一切都强,其中必有弱的因素;弱者并非一切都弱,其中必有强的方面。这种强中有弱、弱中有强的情况,为强弱的相互转化提供了客观依据。

在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下,通过正确的主观指导,可以使战争力量在战争过程中改变其原来形态,使强者变弱,走向彻底失败;使弱者变强,夺取最后的胜利。即强者向弱者转化,弱者向强者转化,最后达到以弱胜强。

因此,以弱胜强是战争力量强弱转化的结果,没有强弱的转化,以弱胜强是不可能的。

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哪些

1、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我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地方部队的配合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历时66天,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自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内,发起了伟大的淮海战役(国民党方面称为“徐蚌会战”)。

战役首歼黄伯韬兵团,继歼黄维兵团,再歼杜聿明集团,解放军以伤亡13.4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共计55.5万余人,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一次战役。

2、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3、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4、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5、巨鹿之战: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军阀混战。公元前207年,秦军上将军章邯打败楚地反秦义军首领项梁后,认为楚地已不足忧,遂率20余万秦军北上攻赵,并急调上郡的王离部20万秦军南下,围困赵王歇于巨鹿(今河北平乡),无奈之下赵王派使者向楚怀王以及各国诸侯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救赵诸军驻扎在巨鹿城北,没有人敢前去迎战。

项羽为报秦军杀叔父项梁之仇主动请缨,于是楚怀王便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六万余北上以解巨鹿之困。

刘邦以弱胜强的原因

刘邦以弱胜强,主要有三点

1民心。刘邦的兵力虽然不及项羽四分之一,但是老百姓却是十分拥护他。刘邦入关了,严明军纪,制定了一系列条例。不准拿老百姓一针一线。与百姓保持友好的关系。项羽的军队,可能就没那么友好。民心指向谁?一目了然。

2.智力。所有的斗争,到了最后拼的就是人的智力。智力高,谋略就高。关键时刻,就能掌握主动权,由被动变为主动。刘邦比较幸运,他拥有一帮才华横溢的人。他的智囊团的总智力要高于项羽。鸿门宴一役,就可以看出,项羽错失了太多。

3.个人特质。刘邦虽然成为一个首领了,但是为人较谦和,能够虚心采纳各谋士的建议。和刘邦比起来,项羽为人就比较刚愎,太过于固执,往往一些优良建议就不能被及时采纳

如何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曹刿论战》中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想要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首先要有精气神,要有士气,项羽的破釜沉舟,韩信的背水一战都是这样。

《孙子兵法》中提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己而不知彼,每战必殆。所以,情报很重要,要知道敌我双方的实力。再次,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提到了运动战,主旨就是避其锋芒,集中优势兵力,集中攻破敌人。还有,一只羊领导的一群狮子永远打不过一头狮子领导的一群羊,所以,领导很重要,审时度势,沉着冷静,果断出击。最后,装备也很重要,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把自身的硬件设施升级,才有实力去以少胜多。

以少打多以弱胜强出自哪

出自:邓小平《我们有信心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抗日战争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我们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传统。”

近义词有:以少胜多,反义词有:以强凌弱,以弱胜强是中性成语,偏正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名称:以弱胜强(yǐ ruò shèng qiáng)成语释义:凭弱小的力量战胜力量强大的。

以弱势强的成语

1.以弱胜强: 凭弱小的力量战胜力量强大的。

2.以弱制强 :以:用,靠。弱:弱小。制:制服。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亦作“以弱毙强”。

3.以卵击石 :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4.以卵投石 :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5.以肉喂虎: 比喻白白地送死。

6.以肉啖:虎 比喻白白地送死。同“以肉喂虎”。

7.以螳当车: 用螳臂阻挡车轮前进。比喻自不量力。

版权声明